top of page

考試入學 丙組(微積分搭配工數、統計或統計三擇一)

 

R02 劉筱涵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 畢
 

背景與報考動機

大學即來自管理學院,也參加過不少活動,因此在立定志向方面,很早就知道自己對於企業管理很有興趣。我喜愛參加社團與課外活動,每學期大部分時間幾乎都投入於此,課業成績因此不盡理想,等於是放棄了推甄一途。然而有失有得,藉由各種活動我發掘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加上充實的履歷,我覺得相當值得。彼得巴菲特在他的著作《作你自己》中就提到過一種觀念,亦即若不趁年輕多去體驗、嘗試各種可能,你怎麼知道自己的天賦在哪?縱使嘗試過後也未必能找到,但你總會更接近一點。

因此,在確立了方向之後,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我選擇了暫時把外務放下去補習,以補足專業科目的基礎。也許是清楚了解自己的興趣,從一開始準備考試到結束,我都沒有因為中途辛苦而想放棄,況且,在大學成績普通的情況下,用功準備考試是唯一實現夢想的途徑。

除了本身的志向使然,選擇台大國企所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台大國企所是一個各種領域的大熔爐;在講求差異化的年代,同儕的多元背景,對於跳脫框架思考有莫大的幫助。

 

筆試       

統計與微積分的準備,大致上都照著補習班進度,而這些課程都從暑期開始上課。就我而言,首輪一定先認真把課聽完一遍,這時候並不追求大量作題目,只力求將所有上課的內容完全吸收,若有不了解的部分一定問到懂為止。沒有補習的學弟妹其實仍可以用一樣的方式,但必須確保自己定力足夠、能夠找到一起討論課業的同學及可以請教的老師,否則孤軍奮戰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準備方向和出題方向不一致。       

開學之後,我每天幾乎都往圖書館跑,除了再次把講義徹底的念過數遍,也利用這段時間將所有的題目寫完。我的策略主要是以題海的方式,讓自己熟悉各種考試題型,藉此檢視自己是否還有哪一個章節不了解。       

另外,倘若時間允許的話,也建議學弟妹也可以做統計、微積分的重點筆記。數理科有許多公式或計算流程需要熟記,然而每個人認為的重點不盡相同,因此擁有一份專門用來記錄重要算法或難記公式的個人獨門筆記是十分管用的。

 

 

 

 

R03 孫立穎  

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 畢

背景與考科組合

系排 70~99 都拿過,不是分數而是百分比。平常都在玩社團,加上系隊總共有四個,考過幾科精算師的Preliminary Exams。

 

雖然管理學、經濟學都有在學校選修過,但是因為沒有補習所以選擇自己在系上必修的兩個科目,微積分與統計學,希望靠著修過兩次的精熟度來應戰。

 

書單推薦

準備時間大概 10 個月,總共看過的書大概就是

 

1. SHE 微積分 (salas,hille,etgen) [ 超優質 ]

2. Rudin 高等微積分 [ 我只看定義 ]

3. 台大、交大開放式課程微積分 

4. 李傑的微積分 [ 除非程度不錯 or 有補習,不然超不推 ] 

5. Hogg 數理統計學 

6. 我忘記作者的一本綠色中文統計學7. 提綱挈領學統計 [ 超優質 ]

8. 統計學 700 題

9. 張翔放到自己空間的計量經濟考題解答 [考完我發現跟有補習的同學借可以省大概一個星期的時間……]

 

基本上我覺得原文書後面的習題非常重要,我有一些朋友考題都看不懂只能亂猜,可是其實考的都是非常簡單的東西,一定要多多練習英文應用題。

 

時間規畫

 

十個月裡面的前 4 個月很耍廢,頂多在學校上課的時候翻翻原文書,暑假大概念完前面提到的 1+7 一遍而已。剩下 4 個月發現時間緊迫,基本上就是拚命念,只要每天不玩 LOL、手機砍掉神魔&PAD 等等遊戲,我覺得 4 個月足夠念完上面所有書,這時候我大概一天十小時坐定念書,其他時間則是一想到某本書、某個定理就會拿出來看一下,讓我對這些東西印象深刻。我相信只要充分掌握上面的東西,不用補習也可以拿高分的。

 

小提醒

 

  •  12 月就報名了!!

  •  在第一所目標學校考試前,一定要先考過其他學校的招生考試來降低壓力跟體驗坐在那邊一天考試的感覺。

  •  991 一定要學會有關微積分的用法,我們這屆微積分內有一半可以按出答案來。

  •  讀書遇到迷網的時候,不妨想想期末考前一天從來沒有想太多的不停念書。

  •  找個可以互相分享學到什麼的戰友。前一天念很多書卻說不出自己念了什麼其實就等於沒有念書,多多練習回想前一天念了些什麼。

 

面試心得

 

每年面試都不太相同,比較常出現的就是有關履歷的關卡跟機智問答。履歷的問答有可能是英文的,機智問答都是中文。在做履歷記得一定要挖洞給老師,什麼叫做挖洞?可以自己想想看,從這張簡歷裡面你有什麼跟別人不同的地方?從這些地方又能講出多少自己獨特的想法?如果你只能照著上面說再加上一些字的話還是謝謝再絡。機智問答不建議在那邊理論來理論去,這種方法雖穩但永遠拿不到高分,建議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做結合。

 

 

R03 郭芳佐  

國立中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畢

背景

我是中正化工去年的畢業生,今年是服替代役同時準備考試。曾擔任過系學會會長,所以舉辦過許多系上活動。在校成績系排 33%(GPA 3.38),但是我有申請學校的應用外語學程並且參加過相關的英文培訓課程。對於管類的學習只有上過行銷企劃課程並有實際執行企劃機會。

 

面試

對於像我這樣子跨考的同學我會有以下建議。

 

第一,提早準備英文語言能力得提升。如果真的沒時間的話請練習口說部分或是多益成績,口說對第二階段口試來說非常佔優勢而多益則是掌握答題技巧就可以考高分的考試。

 

第二,增加企劃、競賽、活動的經驗。基本上這些經驗對教授來說是你想選擇國企所的動機,另外你在口試當中才有東西展現證明自我的能力。但記得這些經驗不是在乎量而是質,能有讓人吸引的點就好。

 

第三,拿出你的態度。不管自己的經歷好或不好,當你決定要考試的時候就要相信你是屬於這個學校的。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問題,最基本的也要有自信並專業的應對。另外推薦大家看<管理相對論>這本書,我在面試回答問題的時候,剛好都有用到裡面的一些內容,建議考完後可以用點時間去融會貫通裡面的一些想法。 

 

筆試

 

我的考試策略跟其他人不一樣,一般人都會因為本來微積分就很強就把微積分衝高,但我覺得經濟學的概念是未來才會用到的而且口試有這方面的知識答題才會比較順,所以我把重心都放在經濟學。另外因為我中間有經歷替代役的訓練所以時間安排會跟其他人不一樣。因為我只有較短時間準備,所以毅力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記住自己是考試生,考試生沒有時間玩樂。 

 

經濟學

 

  • 8~9月 : 大量搜尋名詞解釋與理論,以了解經濟學為目的 。

  • 11 ~1 月:先閱讀過課本或補習班講義到能運用為止,大量作題庫班題目或是綜合各年代的考題,並在每個階段都回去重看講義或課本。

  • 1 月後期:當對題型有了掌握之後請以目標學校的考題方向做準備 。

  • 1 月~考前:做目標學校近五~十年的考題,做完後可針對計算題、申論題、中選、英選依所需做個別加強。

  • 考前一個禮拜:安排規律的讀書計畫絕對不要停止,實間空下來只會讓人緊張。

 

PS1.因為我前期非常注重名詞解釋或是一些理論推導的過程,所以後期在做應用題會非常的輕鬆 。

 

微積分

  • 8~9 月: 將微分、積分概念弄懂並針對每種題型做練習,並記住微、積分幾個重要定理 。

  • 11~1 月: 練習級數的收斂發散判定方法並推倒泰勒級數及馬克勞林級數、了解偏微的定義與實際應用題。 

  • 1 月~考前: 做 5~10 年考古題,尤其政大要注意都是考經濟微積分的應用題。如果目標校有考到多變數或是微分方程則需多加準備,其餘就是不斷的練習跟計算。


PS1.微積分我算是很慢準備且只做好基本題,因為在參考近幾年的考題後覺得題型會變簡單,而剛好猜中今年的題型。

PS2.可多找有難度的題目多做練習。

 

最近看過一個文章寫到對於用腦頻繁的人他們都休息方式不是去睡覺,而是停止原本在思考的東西換成思考其他事情。而我在考試的過程當中也是用這樣子的方法去讀書的。替代役都有規律的時間要做公務,而我都會拿這樣子的時間當作一個休息完全不去想考試的東西,之後再回去準備發現會讀得更有勁。 

 

技巧

 

考試是個長期的考驗真的很難戰到最後一刻,必須說我真的是一些猜題上的幸運才能考得不錯。不過只要努力到最後一刻,往往會有不一樣的收穫的。 以下是我覺得的一些小技巧: 

1. 考題難猜:不管任何題型、概念在讀第一遍時都要做過,之後可選擇性跳過 。

2. 進度難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調,但要記的把讀講義跟做題目與考古的時間都要估進你的讀書計畫。 

3. 決心難持久:找個讀書夥伴或是吃飯好朋友,我在準備期間雖然都自己讀,但我覺得會去找可以問問題

                         或聊天的人,沒有他們我真的不可能考好。 

4. 考試難放鬆:挑一間在你的目標學校前考試的學校,多一次經驗後再回去調整哪裡概念不清或是考試答

                         題技巧怎麼改善。 

 

 

R03 鄭皓峰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畢
 

這篇主要是想分享當時間真的不夠時我自己的做法,和壓力非常大時,心情要怎麼調適, 因為我知道在黑暗的考生生活裡,看到別人有相似的經驗會安心許多。 : ) 

 

背景介紹       

交大土木系,大五(被當延畢一個學期),成績很差系排 70%之後, 大學不愛念書,喜歡玩喜歡到處嚐鮮,所以也累積了一些課外經驗, 大學完全沒有學過經濟學,考試時才第一次接觸,高中和大學是理工背景,大一要修微積分,但沒有很認真也忘得差不多, 以下是一些大學的經歷,口試時教授非常有興趣(備審資料表內容複製貼上)。 

 

社團經驗 

AIESEC 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 交大分會副會長 

2012.02 AIESEC 全球華人未來領袖高峰會,籌備委員 

2011.08 文建會-建國百年國際青年周,志工召集人 

2011.02 AIESEC 印度非營利組織國際志工 

專業成就 

2013.07-09 MICE 國際院校會展城市行銷競賽 行銷企劃獎 亞軍,企劃撰寫 

2012.10-12 WISE 創新服務團隊競賽 銀牌獎,領導者 

2012.07 -08 公路局計畫:公路新巴客,計畫得獎人,獨自環島 55 天 

 

準備過程

 

時程分布

 

我先說我的心得是非常非常不好的 bad case 看完就算了!大四的時候因為知道要延畢,所以就想來參加一些商業競賽,考試晚一點再開始準備應該還可以,結果大四一口氣參加了五個比賽,一直到 9 月中所有比賽才結束,才開始準備讀書。

 

暑假,TKB 錄影帶課程到 9 月中到期,所以暑假後半段每天補 3 堂硬補補完,加上還有比賽,上完課都完全沒有消化也完全沒讀書。 

 

9 月中到 12 月初,雖然開始讀了,但找不回讀書的感覺,畢竟四年多都沒有這麼認真過,那時候幾乎每天找學弟打羽球,每天打球的時間比讀書時間還要多,總之就是心態沒有找回來的狀態,就算有坐在書前也沒什麼讀進去。所以那時讀書的進度非常慢,到了12月經濟學讀第一遍連個經一半都還沒讀完,微積分完全還沒開始。 

 

12 月初到 12 月中, 漸漸開始找回讀書的感覺,,但這半個月大概是每天讀書 5~7 個小時的狀態而已,進度大約是個經一半多獨佔市場那邊。打球和聚餐的時間大幅減少。 

 

12 月中到 1 月中 ,過了倒數 60 天大關,心很神奇地緊繃起來馬上步上軌道!立刻變得壓力很大,感覺每天時間都不太夠了。我立刻給自己安排了一個超英趕美讀書計畫,結果毫不意外計畫失敗了我每天都在追前天沒讀完的進度,早上 4 點也根本爬不起來讀書。計畫雖然沒有完全照表定達成,但我還是有在 1 月 10 號把經濟學全部讀過第一遍。 

 

1 月中到 1 月 30 號除夕,經濟學雖然讀完第一遍,但都還沒有融會貫通,題目全部跳過。 先把經濟學放著,換邊開始準備微積分,雖然高中和大一學過有一點底,但那時成績也很差只能說標題有看過內容都不知道在講麼,大概也幾乎是從頭開始複習。 到了除夕之前,有把微積分複習完一遍,讀的時候每個章節只寫重點題目而已,然後把課本重點寫下來做成筆記。 

 

2 月初到 2 月中,把經濟學再複習一次(第二遍),然後把課本的重點整理下來,課本上的重點題型寫一寫,也就差不多花了 2 個禮拜,所以 2 月 14 考交大的時候完全都還沒寫考古題,題庫什麼的也完全沒碰過,幾乎等於是半裸考,結果毫不意外筆試沒過。 

 

2 月中到 3 月初,這段時間就是不斷地複習,趕快寫考古題然後訂正,因為時間不夠所以考古題我只有寫台政交中山企管所三年,然後把每個章節前後串聯趕快融會貫通,該背的東西全部都要背得非常熟,英文就沒時間準備了完全吃老本。 到了 3 月 1 號考台大時就已經準備完全了,尤其考前壓力超大,記憶力也莫名增強,經濟學四大本課本閉著眼睛都能背出有哪些章節和裡面的重點,雖然很慢才打通任督二脈但至少有種手中無劍劍在心中的感覺。

 

丙組面試

 

第一關:英文關(英文問答) 

先在一間小房間讀半張 A4 英文個案 6 分鐘時間,沒有紙筆也不能做筆記,讀完之後到另一個房間兩個教授用英文問答,首先會叫你 summarize 文章內容,然後針對內容問你的看法。 

 

第二關:個人經歷關(中文問答) 

國企口試前需要交一張 A4 個人備審資料,教授會針對你的經歷問你問題,第一個教授問我專業成就的部分,因為我有比賽得獎的經驗,他就問我領導的心得是什麼? 兩個競賽中,分別身為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差別在哪裡? 另一個教授就針對社團經驗發問,他問我在 AIESEC 當幹部時做什麼事情? 志工經驗帶給我的改變? 這關回答得很順,教授似乎對我的經歷很滿意。 

 

第三關:專業關(中文問答) 

第一個教授問到投資策略的問題,如果有一個人它的投資策略是報酬 3%就收手1%就退場,你覺得這樣的策略你如何? 如果改成 5%、1%呢? 那如果是 10%、1%呢? 我就回答投資的基本觀念,風險越高報酬也越高,所以 3%、1%偏保守,10%、1%風險又太高,5%、1%最合適。另一個教授先問我在國外 MBA 跟在台灣讀 MBA 差別在哪? 哪個台灣 MBA 的學費算高嗎? 如果現在政府讓台灣大學自由決定學費,這樣可能學費會變很高有人讀不起,那你覺得有什麼配套措施?

過程總共 25 分鐘左右。 

bottom of page